【 教学有關 】

我也来说下文理分科

  最近这个话题很热啊,看新闻据说山东省2011年的时候就会取消文理分科.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需要讨论了.直接取消之就可了.
  记得自己高中的时候,语数外相对较差,理化生政史地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全班最好.我当时的学校还好是高二下半学期分的文理.当时选择文理的时候,因为自己生性较懒,所以选了自认为作业少的文科.当时理科老师没少说我.只是我就是这样心意已决谁也说不动自己.再加上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自己喜欢地理,却被告知地理学科是理科生的特权,文科生无法染指时,那个心情叫气愤啊.所以从我自己的现在的角度来想,文理分科是不是误了我这一生.呵呵.
  读书的时候从来没去想过,为什么要选文或者是选理,当时很单纯的想法就是这样学习的压力就小了,毕竟需要用心的科目少了.似乎目前持文理分科的人士基本上也是这种用意.文理分科意在减轻学生负担且使得学生更加具有专门的知识.
  而在眼前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呢?就拿我现在的学生来讲,我觉得真的是拿文理分科来逃命.理科难学就学文,文的不会就混日子.文科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真的很低,不会学习的人似乎只有文科才能救.而作为理科生的学生非常之轻视文科,不仅仅是政史地这些科目了,还有语文.我们国家好像一直以来都是重理轻文,就像重男轻女般根深蒂固.难道文理不能同行吗?有理就没文,有文就没理吗?文理同行,学生就会有巨大的课业负担?
  其实所谓负担,不就是一个评价体系吗?繁重的负担,正是体现了整个学习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在中国古代,科举是为了择选国家的官员,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学习的大多为治国之法.但是在现代,就算是日常的工作也需要有一些基础知识来把关,但是这些基础知识到底要到何种程度呢?比如数学的三角函数,至少对于我现在的工作来说根本毫无用处,我学习的深入又有何用.有人说那是为了训练你的思维能力.难道只有学习三角函数才能训练思维能力,其他就没方法了?该学些什么,不该学些什么,这本是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应该研究的问题.突然发现专家就是专家,专家怎么能跟普通老百姓相提并论.专家认为该学的和老百姓认为该学的实在差距太大.
  像现在所谓搞新课程.我想每个在一线的老师,都会一致认为新课程跟老课程其实质是一样,最终不一样的就是对学生的要求又高了,而且高的有点不像话,表面上是把学生当学生看,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学生怎么可能成为主体在我国目前这样的一种师生关系,或者说这样一种体制下,这样一种上下级阶层明确的情况下.本就不平等的地位,想通过老师这个阶层去降低老师的地位提高学生学生的地位.就像政治上的从上而下的改革,让当权者去削弱其利益一般.怎么可能实现.任何的付出和得到都是成正比的,不等价的交换怎么可能成功呢?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专家那么的理想化,而又把他们的这种理想化强压于我们这些战斗奋斗努力在一线的老师,成为他们盲目的实验品.
  其实不管文也好,理也好,总是生活中需要.很简单的一些.我们能够去从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简单的知识会去推断一些事情遍可.分了文理,彼此就有了距离,本应相容的两者被硬生生的拆散开来.为什么我们要让那些有偏科倾向的人去毁了文理一家呢?缺乏理科理性文科感性的人,其实都是不完整的.
  如我,在高中分班的那年,不仅劈开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也劈走了本应在生命中存在的另一半的知识.想起大学时候,华师大的文科大楼17楼高,每年都会有一个理科生从天而降.是不是他也是在祭奠这文理分家呢?

----------
新浪上 言论 今天看到 特意转帖如下 2.13

国家在制定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时征询广大民众的意见,任何人——从未成年的学生到他们的家长,从教育行家到完全没有从教经验的外行,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我要说,中国进步了。

但是,自从这个问题在媒体上热炒以来,我就常被人“威逼胁迫”表态——说!分好,还是不分好?不许态度暧昧!那情景大有奉劝我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阵势,像是在审讯。这实在是强我所难。其实,即使是面对教育部的领导,我也只能说我的心里话——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如果说的再直率一些的话,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讨论。

我说没有定论或没有意义不无道理。因为你不论持那种观点,都能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案例来。杨振宁先生是大科学家,兼通文理、学贯中西,他曾说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是哲学(牛顿也有大致的研究经历),所以他认为文理是相通的,不可偏废,这话一点儿没错;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精通音乐,尤其喜欢巴赫的作品,他不止一次的肯定过音乐艺术对他科学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也千真万确。这些大概都是坚持文理兼学全面发展的人常用的论据,当然还能举出很多。主张文理分科的人常常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人的成长和选拔要不拘一格:据说钱钟书、吴晗等大文豪当年上学时的理科成绩都惨不忍睹。大物理学家狄拉克——诺贝尔奖得主,相对论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据说对文学、艺术甚至哲学一概无大兴趣。我们熟悉的数学家陈景润,他曾在四中当过老师,据说很不成功,因为不幸的童年和少年使他性格孤僻内向,不善言辞,他上学时很不喜欢语文,这可能影响了他的教师职业发展,但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我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交往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并不十分全面,并不多才多艺,但他们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都很擅长,甚至是专家,当然他们也生活的很好。就是没有受过高学历教育甚至没怎么上过学的人,成为成功者或者专家的也有不少。成为著名企业家的,如美国的比尔盖茨、埃里森、戴尔等,还有中国的南存辉(正泰集团总裁,十几岁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青年作家韩寒,据说上中学时理科成绩一串“红灯”(我认为他绝不是学不好,而是为坚守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对那些学科不屑一顾),而他在作品中对问题分析的尖锐透彻,我看理科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未必过此。德国科学家罗伯特·胡伯尔(曾在四中作过报告)上中学时主要学的是语言类课程,但他却在生化方面获得了诺贝尔奖……

个案永远也列举不完。但就这个问题来讲,个案所说明的仅仅是可能性,不一定是规律。因此在今天的讨论中,不论你利用某个个案来证明什么观点或者否定什么观点,都不是一种严谨的、正确的科学论证方法。事实是,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向我们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文理分科或文理不分科的情况下培养的学生,那种更具发展潜力和优势。不论是什么人,专家也好,外行也好,认为文理偏科的学生就一定有缺陷素质低,或者认为文理兼学的学生就一定发展平庸没有个性等,都纯属是个人主观上的臆测。就拿科学家的成长来说,在前面所列举的实例当中,同样是杰出的科学家,同样是毕生追求科学之美,而且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对科学的感悟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感受到的是科学的艺术之美,有的感


————本日志版权归花莫笑所有。
日志内的相关图文请勿转载。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太开心] [二哈] [doge] [太阳] [允悲] more »
Support By henghost
©2006-2023 ファモシャオの声優レコード | WordPress Theme: Cosimo by Cresta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