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大焕 来源:东方早报
“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的初二学生,无奈之下赴美读书,却被老师夸为天才。8年后,当事人王楠子已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并屡获奖学金,通过在动画领域的开拓,他已在美国贷款买好了一幢三层小楼,并于最近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促使他的父亲向国内教育现状发难。(早报昨日2版报道)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如此,普遍性往往通过特殊性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国内求学的不愉快经历,赴美后王楠子的学习生涯同样可能平淡无奇,而不会有那种格外的欣喜若狂,从而萌发如此强烈的自我学习的无穷动力——如今王楠子已经成为学校里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每天都为学习和工作忙碌。
同时,我们也不认为他在初二时的调皮捣蛋上课爱讲话等等是值得鼓励的好习惯,毕竟,中学时期已到了习惯养成的人生阶段,也是要培养规则意识和纪律观念的时期,如果一味讲求个性自由,而影响他人和基本教学秩序,这是不值得鼓励的。教育固然要以鼓励和夸奖为主,但没有批评的教育,或者说不让孩子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后果的教育,同样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如何讲究批评和约束的艺术,是粗暴地打断和惩罚?还是在鼓励中以平等的方式规范孩子们的行为?
从王楠子的遭遇上,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的确太多了。
首先是关于重点学校。从报道来看,王楠子初二时所在的学校是所非常了得的重点中学。很多人认为,孩子上了重点中学就像进了大学的保险箱,事实不然。教育的关键在老师,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就是在这所重点中学里,王楠子却由于上课爱讲话,爱接小茬,爱开玩笑,课外爱踢足球,且屡教不改,逐渐成为老师心中标准的差生,并且受惩罚和冷落,从而对学习渐失兴趣,成绩也从全年级前20名一直往下掉。而在美国,接茬、开玩笑、迷恋运动等等王楠子过去的致命缺点,根本不属于美国老师批评学生的原因,相反是受到鼓励的。在美国,他从未受到过老师的批评。最突出的例子是,一次他像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没想到,老师当场就说:你真是个天才。“太受鼓励了。”王楠子感叹,正是那些记忆犹新的鼓励促使他真正开始自觉地学习和奋斗,使他开始彻底摆脱了原来差生的自卑心理。对于这样的转变,王楠子表示,除了基础还可以外,学校氛围和老师对学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此,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反思:是重点学校重要,还是一个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老师重要?
第二,是给孩子们灌输知识重要,还是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动力重要?教育的全部目的,应该像美国的那位老师一样,一句话,一个眼神,让孩子从此信心倍增自觉发奋努力。其中,鼓励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让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鼓励中找到自己,难道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吗?如果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则孩子们不管能不能考上大学,每个人一定都能找到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路。
很可惜,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孩子知识的灌输,而有意无意地忘记了他们的心灵培养,甚至为了所谓的教育秩序和师道尊严,武断地抹杀了孩子们的个性,有时甚而不顾及他们的人格尊严。在这方面,高考竞争激烈不应该成为托辞。要知道,高考竞争在哪里都存在,而且到目前为止,即使在最发达国家,也还没实现100%适龄青年都考上大学。
可以这么说,当前教育的最大迷失,更核心的是心灵的迷失。孩子们满脑子知识,心灵却一片荒漠,或者杂草丛生。简单地把心灵教育等同为道德和理想教育,是可笑的而且也是可怕的。美好心灵、自信人生的培养和教育,需要的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日志版权归花莫笑所有。
日志内的相关图文请勿转载。
我绝对不是让你恨的那种老师 嘿嘿
晕呢,偶这辈子最恨老师,FF不要打偶~~
嗯嗯 因为前几天校长在推行一种 狠变态的教学的学校的方法
让我难受不已.
改天我把内容用相机拍了传上来 给大家分享一记
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应该改变,再迷失,中国也就不知迷失哪去了!
当前教育的最大迷失,更核心的是心灵的迷失。孩子们满脑子知识,心灵却一片荒漠,或者杂草丛生。简单地把心灵教育等同为道德和理想教育,是可笑的而且也是可怕的。美好心灵、自信人生的培养和教育,需要的是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称好·